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敢不敢犯错?谈谈“面子”和政治给科学探索带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全文共4966字,预计学习时长13分钟 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席卷了全球。在新冠疫情初期,人类对这种病毒知之甚少。即使时至今日,在全世界掀起病毒科研热的背景下,对疫情有用的数

全文共4966字,预计学习时长13分钟

2020年伊始,一场疫情席卷了全球。在新冠疫情初期,人类对这种病毒知之甚少。即使时至今日,在全世界掀起病毒科研热的背景下,对疫情有用的数据依然少得可怜。

即使这样,科学家和卫生专家依旧不停发布公共卫生指南。我们不是第一次面临瘟疫,明白它有多可怕。所以没有时间等所有数据齐备了,也没有时间去试验,即使那些公共卫生措施有可能没用,我们也必须做出决定。

面对疫情的快速蔓延,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数据和以往抗击病毒性传染病的经验,尽可能做出最科学的预测和模型。在这种情况下,出错在所难免。既然要引导公众好几个月,那么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得扪心自问:我敢不敢犯错?

从理论上讲,科学和医学都是讲求证据和客观性的严谨探索型学科。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以求得对浩瀚宇宙能多一点点了解。但是,科学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也不是由机器人推进的。科学是人类的一种奋力尝试——一种值得被肯定的崇高努力,但与人类推动的其他领域一样,也受到自身局限性和偏见的制约。这种局限注定了错误无可避免。

好在自我纠错是科学与生俱来的最优良品质之一。历史上,科学家和医学专家都提出过很多不正确、乃至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观点。然而,当能够动摇现有理论体系的证据出现时,科学就会基于新的观察和分析做出修正,理论体系也会重塑——当然,这个过程肯定要面临各种阻碍,最常见的就是遭到权威科学家的抵制。

年轻科学家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挑战现有理论体系有着强烈的渴望。这正是科学的运作模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方法,也是医疗、科技得以不断进步的原因。

作为一名科学家,面对阴谋论者和盲目反对主流科学的人,笔者非常理解那种耗尽毕生心血的研究成果遭到莫名攻击的挫败感,明白将名誉乃至事业都押在“正确”二字之上的感受,也知道出错是何感受。

但是,出错本身是科学的一部分。“科学家出错了”,这话听着很刺耳,却恰恰是自我纠正的第一步。这并不会让科学看起来不可靠——反而恰恰是科学可靠的保证。异议、讨论和争论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的标志。而这就要求知识界形成一种允许出错和不断进步的风气。

问题是,科学并不总能在出错与进步的良性循环中进行。有时候,学术诚信和科学严谨性会遭遇“面子”和政治的压迫。举个例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就一个广泛公开的问题发表了声明和预测,那他们就必须坚持这些声明和预测,哪怕没有证据支撑这些观点(甚至有证据反驳这些观点)。

当牵扯到政治的时候,科学探索和自我纠错更面临着重重障碍,此时舆论对科学结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时我们就会对自己不喜欢的观点视而不见,抛弃实证数据,然后选择用华丽辞藻来证实自己的理论。

我将通过与疫情相关的三个问题,让大家了解“面子”和政治给科学探索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并不对涉及到的公共卫生措施表示赞同或反对,仅仅是以此来证明可能出错已经成为科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的一个沉重的知识性负担,而这对整个科学界而言是一个灾难。

关于无症状感染的问题

在6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新兴疾病和人畜共患病部门负责人表示:“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一个无症状感染者实际上传染给另一个人的情况仍然非常少见。”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包括一些公共卫生专家在内的强烈抵制。压力之下,第二天世卫组织就澄清了此前的说法。

问题何在?最初的声明是忠实于文献研究的,而后续的澄清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而不是由于专家改变了对无症状传染的观点。

世卫组织在六月发布的临时指南上对相关问题的说法更加明确:对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情况进行全面研究难度很大,但各成员国还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而据此提供的现有数据表明,无症状感染个体相较于有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为什么关于无症状传染的问题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因为很多公共政策已经制定出来了,而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基于无症状传染的可能性来制定的。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戴口罩呢?为什么要关闭学校呢?为什么要实行严格的大封锁呢?这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人是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0/0729/491.html

上一篇:探索海信科学探索中心:科普教育惠民生,已成青
下一篇: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