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科普日开启“探索邬达克之旅”,读懂五栋老房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上海“全国科普日”活动昨天拉开帷幕。在万千科普活动中,传奇建筑师乌达克的探索之旅应该是不容错过的经典节目。市民将跟随建筑专家,了解白居、绿屋、喜宴堂、光学楼、武

2021上海“全国科普日”活动昨天拉开帷幕。在万千科普活动中,传奇建筑师乌达克的探索之旅应该是不容错过的经典节目。市民将跟随建筑专家,了解白居、绿屋、喜宴堂、光学楼、武康楼。乌达克五座经典建筑。

昨天,“读上海读武达”——《绿屋》的前世今生在小巧玲珑的武达纪念馆开讲。在“绿色之家”工作了30多年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第二规划部主任奚文琴,向近百位市民揭开了这座传奇建筑的历史和重生。

“绿屋”有“三大宅”

绿屋位于静安区铜仁路,源于在其建筑物和墙壁名称中大量使用绿砖。作家程乃山曾评价《绿屋》:外观如游轮,隔马路远远望去,如烟花绿城中苏堤的阴影,一簇簇模糊统一的城市建筑群关闭几行。亚自恋的孤独。

说到乌达设计的建筑,上海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是武康 对于这座建筑,奚文钦表示,胡达克在国外出版的书籍、明信片或邮票,大部分封面上都印有“绿屋”字样。这座住宅也是乌达在上海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 1935年,年轻的商人吴同文找上海传奇建筑师乌达盖了一座四层楼的房子。三年后,“温室”落成。

在奚文琴看来,“绿屋”造就了“三好”:这是第一座带电梯、春楼、暖气空调的花园洋房。此外,整体设计的独特性和独创性使这座建筑无论何时都令人赏心悦目。

每一寸空间都用心打磨

“乌达克就像一个裁缝,可以用不均匀的面料制作西装,他必须因地制宜并反复推敲,使温室成为唯一能在这里生长的建筑,就像锚定在底座上的城市住宅机器,其功能和形态处理得恰到好处,成为与城市空间相得益彰的独立花园洋房典范”奚文琴是这样描述“温室”的。

在空间的有效利用上,乌达几乎不遗余力地利用空间.就像机器齿轮一样,它们是互锁的。比如“绿屋”有四层阳台,一、二层构想,三、四层阳台构想。这是一种防止客人进入公共空间不慎进入私人住宅区三四层的设计;南立面高耸的阳光房形成了一座高大的玻璃塔,平台的形状也随之梳理,拉直了所有原有的曲线,形成了横竖线条的强烈对比。造型既是虚实对比,又呈现出错落有致。

后退的大露台与周边建筑和城市空间相互对望。这个角落也被铭刻在城市市民的生活记忆中。

用拼贴的方式,尽可能还原青砖

今天的“绿屋”已经成为上海城市规划设计院的办公室,上海最城市规划出自在这座优秀历史建筑中工作的规划师之手。

绿屋以绿色琉璃砖命名。这些琉璃砖是“泰山砖厂”应吴同文的要求特地烧制而成。历经80年风雨,青砖墙已斑驳。修复和清洁它们是立面保护和修复的重点。

据奚文琴介绍,在清理外墙时,保留了大部分损坏较小的瓷砖,将隐藏部分的琉璃瓦拆除,换上需要修复的主立面,瓷砖也修好了。螺纹细节。针对面砖风化不均造成的色差问题,定制了四款颜色相近的釉面砖,对色差进行修复和调整。 “修复后的立面看起来还是一个整体。你能看出颜色的不同吗?”她问。

全新的室内设计采用简洁现代的风格手法,没有完全抄袭原有的特色详细的装饰图案。内部新增部分采用可逆施工法。日后使用功能如有调整,在不影响保护部分的情况下将其删除。

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日,“绿屋”改造后首次向上海市民开放。前两个小时就进了千余人。时至今日,《绿屋》依然是上海建筑的读者。优秀的载体,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者:沉秋莎

图片:奚文琴提供

< p>责任编辑:任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zonghexinwen/2021/0912/2268.html

上一篇:骄阳下乐享冰雪 云端上探索科学
下一篇:我国探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理顺比价关系 让医生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