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试论“科学主义”的片面及其对人文社会学科的

来源:探索科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关于“科学”与“科学主义”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有两个基本的形态,一是希腊科学,二是近代科学。近代科学的主要代表是数

一、关于“科学”与“科学主义”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有两个基本的形态,一是希腊科学,二是近代科学。近代科学的主要代表是数理实验科学;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它主要指自然科学。数理实验科学的模式最早在物理学中取得成功,以牛顿力学为标志;后来它相继出现在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应用中。从19世纪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陆续转化为相应的技术,引发相关的产业革命,于是,以物理学为首的自然科学成为了工业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什么是“科学主义”?李泽厚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在救亡运动中,科学作为“夷之长技”被引进,被尊崇。在启蒙运动中,科学则进一步上升为替代性的意识形态。甲午海战一败涂地,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人们终于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只是“技不如人”,而是包括政治制度、人民素质、思想传统的全方位的落后。不破不立。学习西方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必然挑战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与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全盘破产之后,留下一个巨大的价值真空,客观上要求一个新的价值体系作为替代。胡适说过,西洋文明的精神方面的第一个特色是科学,我们信仰科学的方法是万能的。所以,吴国盛说,作为一种强大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1] 在西方的语境中“科学主义”是什么呢?按照《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以下简称为《辞典》)的解释,科学主义“指一种认为科学是唯一的知识,科学方法论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的观点。每一件事都应当用科学理论来理解和解释。其他研究领域,包括哲学,艺术,历史,宗教,道德和社会科学,要么被同化为科学,要么就作为知识的来源而被排除在外。科学主义否认这些领域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并且在许多形式中拒斥美学知识,道德知识或宗教知识的存在。那些坚持认为存在一个自主的人文知识领域,科学方法论不适用于这领域的哲学家,反对科学主义,并经常贬义地使用这一术语”。[2] 在西方,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反对科学主义,并贬义地使用“科学主义”。在中国的情况如何呢?我们以为,这里的“科学主义”依然是一个“褒义词”。因为,“物理学羡慕症”,数理实验科学的模式,数量化与公式化的追求,依然是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者矢志不渝的追求。本文的目的正是要警醒中国的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认识科学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局限性,确立一种信息科学的实验模式,遵循信息科学的逻辑化和程序化的方法,建立符合信息科学规范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二、科学主义在研究“自然界”时基本正确,但存在片面性 1.全部自然科学学科支持科学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正确的 的确,按照还原论的观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理论,能够证明:世界上的一切,人类的与非人类的,可以最终“还原”为偶然的“原子的排列”;它们在某一个时候将灭绝或消失在另一种原子的排列中;无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都是如此。但是,全部自然物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只是“原子排列”吗?在还原为“原子排列”的时候,如果丢掉了化学、生物、人类世界中的根本特征与性质,那么就证明科学主义世界观在观察自然界时是片面的。 2.世界上还存在更为重要的分子排列、细胞排列、生物排列等 在初级的层次上,事物中元素的原子排列构成其内部结构,该特定的内部结构可能涌现出系统的不同特征与性质;该系统在与其他外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特定的功能,进而在较高级别的新的系统中发挥作用。这时候,原来级别上的元素的原子排列与结构就被“封装”(隐藏)起来,它与其他的系统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是通过它的“接口”(界面)来实现的。就这样,偶然的原子排列,被一个又一个级别的“封装”,展现出一个又一个级别的“接口”。根据进化的系统论,由于这种“偶然排列”的演变与进化,世界事物呈现出等级,分别构成不同的(子)“世界”。在“自然物”的初级的形式“原子排列”之上,还有“分子排列”“生物大分子排列”“细胞排列”“器官排列”“生物排列”等。如果科学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原子排列的层次上,当然可以做某些事情,但是许多更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办法去做了。 3.还有一个“制作物”的世界,即人类文化的世界 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自然物”的划定。他不是通过自然物的“本质”划定,而是通过与“制作物”(即人工制品)的对比来划定。然后他说,自然物的本质是“内在的”,制作物的本质是“外在的”。在讨论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时候,他把人区别于无生命的东西和动物。亚里士多德主张用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三门学科来分别研究无机物、生物和人类这样三种“自然物”。 全部的人类制作物,一言以谓之曰“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关于文化,还可以依照许多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有:从时间角度上分,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等;从空间角度上分,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等。从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显然,宗教、哲学与科学属于精神文化,而法律、法规与规章属于制度文化。伦理学、法学与心理学属于“科学”的领域;它们不符合自然科学的科学规范,不能进入自然科学的殿堂,但是符合信息科学的科学规范,能够进入信息科学的殿堂。 三、科学主义在认识人文社会世界时,完全是片面的 如前所述,人文社会世界不是“自然物”的世界,而是“制作物”的世界;进而言之,它不是人类物质产品的世界,而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世界。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自然科学运用数学的、物理的、实验的方法,只能够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科学主义者的世界观“局限”了他的视野:只见“物质”,不见“信息”。 1.科学主义否认人文社会信息的本体论地位 科学主义者不承认在“原子排列”之外有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如上的论述证实,在原子排列之外,还有分子排列、生物大分子排列、细胞排列、器官排列、生物排列;这里,我们进一步说:还有信号排列、符号排列、意义排列。敌军电台发出无线电的“信号排列”;我军电台收到该信号,然后翻译成“符号排列”;特级密码专家破译出其“意义排列”,然后发生一系列的“动作排列”和“事件排列”。密码专家用首长习惯的语言汇报;首长通报前线部队总指挥;总指挥调整战略战术,通知部队;我军成功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吃掉对手;密码专家受到嘉奖。试问,把上述的排列都用“原子排列”来进行解释,可行吗,有意思吗? 科学主义的本质是“物理主义”。在物理现象,如自由落体运动中,高度和时间可以数量化,其运行规律公式化为H=gt2/2。关于道德价值与道德判断的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现象,不需要数量化、公式化,只要逻辑化、程序化的思维就能解决问题。它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领域。用“肉眼”看不见道德价值与道德判断,但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能够用他的“心灵”看见人类行为性质的“是与非”,“善与恶”。根据人类文明社会的通行准则,常人都能够做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判断。 2.科学主义否认人文社会信息研究有自己的认识论 科学主义主张,“科学方法论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强人所难,是自然科学的学术霸权主义。人文社会信息研究有自己的方法,就是理论信息科学的方法,即“逻辑化”的方法与“程序化”的方法。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有一派数学家认为,是逻辑。应用数学的两个主要分支是:连续量运算与离散量运算。物理学主要使用微积分等连续量的计算技术,而信息学主要使用组合逻辑等离散量的计算技术。物理学的计算过程是“数量化”与“公式化”的,如:(2+3)x6=5x6=30。信息学的计算过程是“逻辑化”与“程序化”的,如:“if a=2,b=3,c=6,and a+b<c,then d=(a+b)xc=30,else d=(a-b)+c=5”,就是一个完整的赋值及计算的“程序”。 显然,在程序化计算中包含了逻辑运算,如:if then else, a+b<c;还包含了数量化与公式化的计算,如d=(a+b)xc=30。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信息科学的方法论,接受和包含物理学的方法论。就像信息主义世界观接受和包含物质主义世界观一样:物质是信息的载体,没有纯粹的“裸信息”等。 四、信息主义的心理学、法学、伦理学将证明科学主义的片面及其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误导 1.关于信息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信号心理与符号心理的工作机理。心理学的研究要揭示心理与个体和群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心理控制肢体的过程以及心理创新文化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信息学的方法,是逻辑化与程序化的方法。可惜,几百年来,在科学主义的误导下,心理学运用“数理实验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过程的自然的物质的特征。所以,当跨学科的探索者把理论信息学运用于心理学研究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地发现了一块心理学的“新大陆”:信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3]如今,信息心理学正在向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推进。 2.信息主义法学正在建立的过程中 跨学科的研究者把“信息心理学”的经验移植到了法学领域。在学习“法学导论”“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民事诉讼法学”“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研究者尝试用理论信息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试图把信息科学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法学领域。他们与法学专家合作,提出了法学“学科信息化”的主张。在他们的研究中,一个名为“信息主义法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论体系已经出现,一批论文和著作正在被设计与创作。他们的中心任务是,从信息科学范式的角度说明处于边缘状态下的“自然法学”的科学性,使之与处于主流地位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互补、共生。 3.信息主义伦理学正在讨论之中 科学主义者说,只有原子的排列,没有道德价值。他们看不见,我们不能勉强。但是,我们相信:理性人类的心灵,应当可以“观察”到各种道德价值;因为道德价值“客观”地存在着。观察者的“心理假设”是道德观察的一种解释,“道德心理学”属于伦理学。尽管道德事实在自然科学中是“怪异角色”,但是在人类精神产品的世界里,“道德”的学说(伦理学)是最为基础的学科。按照康德的说法,在古希腊哲学中包含三门科学:物理学、伦理学与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形式”的科学;而物理学与伦理学是关于客体、关于“质料”的科学。物理学研究自然的法则,伦理学研究自由的法则。[4]所以,我们认为,运用信息科学研究范式给道德现象以合理的解释,建立信息主义伦理学,刻不容缓。 五、重新定义“科学”,重构一切人文社会学科 讨论“什么是科学”的问题,一般认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哲学的方式与科学史的方式。我们承认,关于“自然物”的自然科学是“科学”,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关于人类精神“制作物”的信息科学也是科学。在工业社会中,“科学=自然科学”。在信息社会中,“科学”需要重新定义,科学也要与时俱进。 我们主张:(1)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因为世界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物质的与非物质(信息)的存在,根据科学的研究对象划分,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这时,“科学主义=物质科学主义+信息科学主义”。(2)在科学史的意义上,通信理论产生的时候它被认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也服从“数理实验科学”的范式;到通信、控制与计算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自然、人文、社会学科时,它们是“工具”,这时也没有主张自己的“科学”地位;到了理论信息学建立与发展,信息科学知识体系成熟起来的时候,手机与电脑普及、全社会普遍接受信息思维方式的时候,确认在自然科学之后、信息科学也是科学的时机成熟了。 我们几百年来在工业时代习惯了的“科学观”,由于信息科学的成熟而改变了。这样,科学的版图发生了变化。就像当年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一样,现在需要重估一切科学。“建筑”,本来是100%的物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但是,纪念性建筑却涉及精神主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审美超过实用,如巴黎星型广场凯旋门。当信息观念渗透到生物学中的时候,“遗传物质”又可以被称为“遗传信息”,甚至在“自然的”生物遗传过程中实施“基因工程”,“克隆”出人工制作物,成为原来自然界没有过的生物。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化学与物理学中。[5]于是,尽管传统的自然科学具有很典型的物质科学的科学性,但是它们的信息科学的“科学性”仍然需要发掘。所以,当代信息科学的科学主义者建议:(1)在自然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合作中,解释一切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现象;(2)重估一切科学,“重构一切科学学科”;(3)终结自然科学的科学主义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的误导,中国学者率先拿出贯彻信息主义时代精神的创新观念与理论。 [1]吴国盛.什么是科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2]N.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M].王柯平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李宗荣.信息心理学:背景、精要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4]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注释本)[M].李秋零译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5]T.Stonier.Informa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An Exploration into Information Physics[M].UK: Springer, 1997. 一、关于“科学”与“科学主义”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在西方历史上,科学有两个基本的形态,一是希腊科学,二是近代科学。近代科学的主要代表是数理实验科学;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它主要指自然科学。数理实验科学的模式最早在物理学中取得成功,以牛顿力学为标志;后来它相继出现在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应用中。从19世纪开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陆续转化为相应的技术,引发相关的产业革命,于是,以物理学为首的自然科学成为了工业社会的“第一生产力”。什么是“科学主义”?李泽厚说,一部中国近代史是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在救亡运动中,科学作为“夷之长技”被引进,被尊崇。在启蒙运动中,科学则进一步上升为替代性的意识形态。甲午海战一败涂地,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人们终于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不只是“技不如人”,而是包括政治制度、人民素质、思想传统的全方位的落后。不破不立。学习西方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必然挑战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与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全盘破产之后,留下一个巨大的价值真空,客观上要求一个新的价值体系作为替代。胡适说过,西洋文明的精神方面的第一个特色是科学,我们信仰科学的方法是万能的。所以,吴国盛说,作为一种强大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1]在西方的语境中“科学主义”是什么呢?按照《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以下简称为《辞典》)的解释,科学主义“指一种认为科学是唯一的知识,科学方法论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的观点。每一件事都应当用科学理论来理解和解释。其他研究领域,包括哲学,艺术,历史,宗教,道德和社会科学,要么被同化为科学,要么就作为知识的来源而被排除在外。科学主义否认这些领域具有独特的方法论,并且在许多形式中拒斥美学知识,道德知识或宗教知识的存在。那些坚持认为存在一个自主的人文知识领域,科学方法论不适用于这领域的哲学家,反对科学主义,并经常贬义地使用这一术语”。[2]在西方,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者,反对科学主义,并贬义地使用“科学主义”。在中国的情况如何呢?我们以为,这里的“科学主义”依然是一个“褒义词”。因为,“物理学羡慕症”,数理实验科学的模式,数量化与公式化的追求,依然是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者矢志不渝的追求。本文的目的正是要警醒中国的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认识科学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局限性,确立一种信息科学的实验模式,遵循信息科学的逻辑化和程序化的方法,建立符合信息科学规范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二、科学主义在研究“自然界”时基本正确,但存在片面性1.全部自然科学学科支持科学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正确的的确,按照还原论的观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理论,能够证明:世界上的一切,人类的与非人类的,可以最终“还原”为偶然的“原子的排列”;它们在某一个时候将灭绝或消失在另一种原子的排列中;无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都是如此。但是,全部自然物的世界中,最重要的只是“原子排列”吗?在还原为“原子排列”的时候,如果丢掉了化学、生物、人类世界中的根本特征与性质,那么就证明科学主义世界观在观察自然界时是片面的。2.世界上还存在更为重要的分子排列、细胞排列、生物排列等在初级的层次上,事物中元素的原子排列构成其内部结构,该特定的内部结构可能涌现出系统的不同特征与性质;该系统在与其他外部事物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特定的功能,进而在较高级别的新的系统中发挥作用。这时候,原来级别上的元素的原子排列与结构就被“封装”(隐藏)起来,它与其他的系统发生关系和相互作用,是通过它的“接口”(界面)来实现的。就这样,偶然的原子排列,被一个又一个级别的“封装”,展现出一个又一个级别的“接口”。根据进化的系统论,由于这种“偶然排列”的演变与进化,世界事物呈现出等级,分别构成不同的(子)“世界”。在“自然物”的初级的形式“原子排列”之上,还有“分子排列”“生物大分子排列”“细胞排列”“器官排列”“生物排列”等。如果科学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原子排列的层次上,当然可以做某些事情,但是许多更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办法去做了。3.还有一个“制作物”的世界,即人类文化的世界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自然物”的划定。他不是通过自然物的“本质”划定,而是通过与“制作物”(即人工制品)的对比来划定。然后他说,自然物的本质是“内在的”,制作物的本质是“外在的”。在讨论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的时候,他把人区别于无生命的东西和动物。亚里士多德主张用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三门学科来分别研究无机物、生物和人类这样三种“自然物”。全部的人类制作物,一言以谓之曰“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关于文化,还可以依照许多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有:从时间角度上分,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等;从空间角度上分,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等。从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层次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显然,宗教、哲学与科学属于精神文化,而法律、法规与规章属于制度文化。伦理学、法学与心理学属于“科学”的领域;它们不符合自然科学的科学规范,不能进入自然科学的殿堂,但是符合信息科学的科学规范,能够进入信息科学的殿堂。三、科学主义在认识人文社会世界时,完全是片面的如前所述,人文社会世界不是“自然物”的世界,而是“制作物”的世界;进而言之,它不是人类物质产品的世界,而是人类精神产品的世界。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自然科学运用数学的、物理的、实验的方法,只能够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科学主义者的世界观“局限”了他的视野:只见“物质”,不见“信息”。1.科学主义否认人文社会信息的本体论地位科学主义者不承认在“原子排列”之外有道德价值和道德判断。如上的论述证实,在原子排列之外,还有分子排列、生物大分子排列、细胞排列、器官排列、生物排列;这里,我们进一步说:还有信号排列、符号排列、意义排列。敌军电台发出无线电的“信号排列”;我军电台收到该信号,然后翻译成“符号排列”;特级密码专家破译出其“意义排列”,然后发生一系列的“动作排列”和“事件排列”。密码专家用首长习惯的语言汇报;首长通报前线部队总指挥;总指挥调整战略战术,通知部队;我军成功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吃掉对手;密码专家受到嘉奖。试问,把上述的排列都用“原子排列”来进行解释,可行吗,有意思吗?科学主义的本质是“物理主义”。在物理现象,如自由落体运动中,高度和时间可以数量化,其运行规律公式化为H=gt2/2。关于道德价值与道德判断的研究,属于人文社会现象,不需要数量化、公式化,只要逻辑化、程序化的思维就能解决问题。它是信息科学的一个领域。用“肉眼”看不见道德价值与道德判断,但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能够用他的“心灵”看见人类行为性质的“是与非”,“善与恶”。根据人类文明社会的通行准则,常人都能够做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判断。2.科学主义否认人文社会信息研究有自己的认识论科学主义主张,“科学方法论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强人所难,是自然科学的学术霸权主义。人文社会信息研究有自己的方法,就是理论信息科学的方法,即“逻辑化”的方法与“程序化”的方法。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有一派数学家认为,是逻辑。应用数学的两个主要分支是:连续量运算与离散量运算。物理学主要使用微积分等连续量的计算技术,而信息学主要使用组合逻辑等离散量的计算技术。物理学的计算过程是“数量化”与“公式化”的,如:(2+3)x6=5x6=30。信息学的计算过程是“逻辑化”与“程序化”的,如:“if a=2,b=3,c=6,and a+b<c,then d=(a+b)xc=30,else d=(a-b)+c=5”,就是一个完整的赋值及计算的“程序”。 显然,在程序化计算中包含了逻辑运算,如:if then else, a+b<c;还包含了数量化与公式化的计算,如d=(a+b)xc=30。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主张:信息科学的方法论,接受和包含物理学的方法论。就像信息主义世界观接受和包含物质主义世界观一样:物质是信息的载体,没有纯粹的“裸信息”等。四、信息主义的心理学、法学、伦理学将证明科学主义的片面及其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误导1.关于信息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信号心理与符号心理的工作机理。心理学的研究要揭示心理与个体和群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揭示心理控制肢体的过程以及心理创新文化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只能是信息学的方法,是逻辑化与程序化的方法。可惜,几百年来,在科学主义的误导下,心理学运用“数理实验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过程的自然的物质的特征。所以,当跨学科的探索者把理论信息学运用于心理学研究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地发现了一块心理学的“新大陆”:信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3]如今,信息心理学正在向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推进。2.信息主义法学正在建立的过程中跨学科的研究者把“信息心理学”的经验移植到了法学领域。在学习“法学导论”“法理学”“西方法律思想史”“民事诉讼法学”“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研究者尝试用理论信息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试图把信息科学的科学观、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法学领域。他们与法学专家合作,提出了法学“学科信息化”的主张。在他们的研究中,一个名为“信息主义法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论体系已经出现,一批论文和著作正在被设计与创作。他们的中心任务是,从信息科学范式的角度说明处于边缘状态下的“自然法学”的科学性,使之与处于主流地位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互补、共生。3.信息主义伦理学正在讨论之中科学主义者说,只有原子的排列,没有道德价值。他们看不见,我们不能勉强。但是,我们相信:理性人类的心灵,应当可以“观察”到各种道德价值;因为道德价值“客观”地存在着。观察者的“心理假设”是道德观察的一种解释,“道德心理学”属于伦理学。尽管道德事实在自然科学中是“怪异角色”,但是在人类精神产品的世界里,“道德”的学说(伦理学)是最为基础的学科。按照康德的说法,在古希腊哲学中包含三门科学:物理学、伦理学与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形式”的科学;而物理学与伦理学是关于客体、关于“质料”的科学。物理学研究自然的法则,伦理学研究自由的法则。[4]所以,我们认为,运用信息科学研究范式给道德现象以合理的解释,建立信息主义伦理学,刻不容缓。五、重新定义“科学”,重构一切人文社会学科讨论“什么是科学”的问题,一般认为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科学哲学的方式与科学史的方式。我们承认,关于“自然物”的自然科学是“科学”,但同时,我们也认为,关于人类精神“制作物”的信息科学也是科学。在工业社会中,“科学=自然科学”。在信息社会中,“科学”需要重新定义,科学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主张:(1)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因为世界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物质的与非物质(信息)的存在,根据科学的研究对象划分,科学=物质科学+信息科学。这时,“科学主义=物质科学主义+信息科学主义”。(2)在科学史的意义上,通信理论产生的时候它被认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也服从“数理实验科学”的范式;到通信、控制与计算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自然、人文、社会学科时,它们是“工具”,这时也没有主张自己的“科学”地位;到了理论信息学建立与发展,信息科学知识体系成熟起来的时候,手机与电脑普及、全社会普遍接受信息思维方式的时候,确认在自然科学之后、信息科学也是科学的时机成熟了。我们几百年来在工业时代习惯了的“科学观”,由于信息科学的成熟而改变了。这样,科学的版图发生了变化。就像当年尼采重估一切价值一样,现在需要重估一切科学。“建筑”,本来是100%的物质产品,具有实用价值,但是,纪念性建筑却涉及精神主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审美超过实用,如巴黎星型广场凯旋门。当信息观念渗透到生物学中的时候,“遗传物质”又可以被称为“遗传信息”,甚至在“自然的”生物遗传过程中实施“基因工程”,“克隆”出人工制作物,成为原来自然界没有过的生物。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化学与物理学中。[5]于是,尽管传统的自然科学具有很典型的物质科学的科学性,但是它们的信息科学的“科学性”仍然需要发掘。所以,当代信息科学的科学主义者建议:(1)在自然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合作中,解释一切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现象;(2)重估一切科学,“重构一切科学学科”;(3)终结自然科学的科学主义对于人文社会学科的误导,中国学者率先拿出贯彻信息主义时代精神的创新观念与理论。参考文献:[1]吴国盛.什么是科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2]N.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M].王柯平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李宗荣.信息心理学:背景、精要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4]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注释本)[M].李秋零译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T.Stonier.Informa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Universe: An Exploration into Information Physics[M].UK: Springer, 1997.

文章来源:《探索科学》 网址: http://www.tskxzzs.cn/qikandaodu/2020/0529/333.html

上一篇:90后女孩蔓玫:玩“植物科学绘画”战胜抑郁
下一篇:女性主义认识论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

探索科学投稿 | 探索科学编辑部| 探索科学版面费 | 探索科学论文发表 | 探索科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探索科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